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因公出访 > 交流园地 > 正文
熊立仲等10人赴台湾参加17届水稻功能基因组论坛
时间:2019-12-09 发布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来源:

出访名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单位

职务/职称

学科/专业


牟同敏

1958.1.6

植科院

教授

分子育种


何予卿

1964.3.9

生科院

教授

遗传学


熊立仲

1971.7.15

生科院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吴昌银

1972.10.1

生科院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陈玲玲

1973.7.13

信息学院

教授

生物信息学


赵毓

1973.2.24

生科院

教授

发育生物学


胡红红

1979.10.5

生科院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李一博

1981.2.26

生科院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谢为博

1982.4.30

信息学院

教授

生物信息学


欧阳亦聃

1983.9.4

生科院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11月3至7日,第十七届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大会在台湾台北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巴西、法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60多名专家学者及会议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设置了基因调控、生物技术、比较基因组学、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分子育种、发育生物学、翻译基因组学、基因组编辑和表观遗传学等分会场。共安排大会特邀报告23个,大会分会场报告45个。会议为期3天,我校师生10人前往参会。今年该会议还设置了特别贡献奖,奖励给那些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此次获奖的科学家有Takuji Sasaki (日本);Gynheung An (韩国)和Tuan-Hua David Ho (中国台湾)。

在主会场中,我校吴昌银教授作了大会报告。吴昌银教授的报告“Post-translational protein modification in the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pathyway in rice.”向与会学者系统介绍了他们课题组近年来在水稻光周期开花调控途径中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水稻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了与会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与赞赏。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分会场熊立仲教授做了 “Fineregulation ofabscisc acid signaling and drought resistance by Osbzip46 in rice”的报告。在该报告中,熊老师系统地介绍转录因子Osbzip46在水稻ABA信号和抗旱中精确调控模式。在Poster环节,很多与会者对我们展示的研究内容非常感兴趣,牟同敏老师的Poster前总是人头攒动。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相关老师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大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ce Functional Genomics)是水稻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由几十个国家的水稻科学家们联合发起的学术研讨会,为世界水稻功能基因组乃至其他作物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在国际植物学会议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会议期间展出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区众多优秀墙报共134份,这些墙报涉及的研究内容有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比较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信息方法和资源、表型组学、气候适应性水稻、分子育种、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方法学和基因组编辑,其中非生物胁迫展示的墙报最多共43份,其次是分子育种(30份)和发育生物学(20份);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通过这些墙报可以充分地反映出了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方向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上听取了日本科学家Takuji Sasaki做了“The Rice Genome Saga: From dreams to realization and future challenges”系统地讲述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初衷,中间经历的困难、不同国家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合作过程、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水稻功能基因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我们深切感觉到学科或者领域的开拓者所做的不懈努力,我们后来的人确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了说明了科学研究领域里研究人员的不断创新和努力进取。在Advancedbiotechnology和Genome editing分会场,来自菲律宾的AjayKohli,日本的JianFeng Ma,美国的MichaelThomson给我们分享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方法。

此次会议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植物学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也和部分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让我们开拓了学术视野,增长了见闻,对青年教师以后的学术生涯有很大帮助。例如台湾中央研究院的Wen-Hsiung Li对C4光合植物的叶片中花环型结构的调控网络进行了解析,对进一步培育具有C4光合作用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美国学者Michael Purugganan的“AGenomeHistoryoftheSpreadofRice”,让我们对水稻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法国学者Christophe Reuzeau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了他们在分子育种中的改革,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缩短育种年限;英国学者AriSadanandom分享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SUMO在水稻胁迫响应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本次会议中的交流,发现世界不同研究小组有的在做研究工作和我们的非常相似,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吧。这些同行的竞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了我们一些警醒,我们不仅仅是要更快更好地完成科学研究,并尽快发表研究成果;更为重要一点:我们还要加快我们的研究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因为目前在科学研究领域只要我们放慢了速度,也就意味着我们退步了。

本届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大会由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承办,在参会的过程中有两大遗憾:1)我们大陆做会议报告的人太少,台湾地区几乎占了1/3,日本和韩国的也不少。其实我们的研究水平并不低,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以后的水稻功能基因组论坛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向会议主办方积极争取做报告的机会,我们要在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论坛中占有一席之地;2)由于政策原因,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此次会议,但是我们会把我们在会议上的所见所闻给学生讲一下,让他们了解此会议的新成就和新气象。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