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因公出访 > 交流园地 > 正文
朱端卫与刘广龙赴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与参观学习
时间:2017-05-26 发布者: 来源:

  应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所长Stuart Bunn教授、副所长David Hamilton教授等邀请,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朱端卫教授和刘广龙副教授于2017年5月13日-20日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Australian Rivers Institute)进行为期8天的学术交流访问。其间,中澳双发还就人才引进及学生联合培养模式也进行了初步探讨。整个访问期间,安排有序,收获颇多,是一次成效远高于一般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具体工作及收获如下:

  学术交流:

  一、学术报告。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及邀请人David Hamilton教授在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的研究方面知名于世界。本次访问期间,Hamilton教授组织了一定规模的学术报告,我校刘广龙副教授围绕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中磷的循环过程做了题为:Mechanism of Phosphorus Released from Organic Phosphorus Photo-degradation in the Shallow Eutrophic Lakes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及其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科方向等情况,并就自己专注的富营养化水体磷循环机制的潜心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报告,引起在座同行的热烈讨论。报告近1个小时才结束,接着就此问题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讨论交流,同行们对深入进行水体磷循环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火花。

  二、参与学术开题。组员朱端卫教授相关人员主要为David Hamilton教授和昆士兰大学的Kate O’Brien教授。5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朱端卫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的David Hamilton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Katerine R O'Brien博士, Matthew P Adams博士,参与了学术Mandy的博士开题工作,并就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的饮用水水质、城市洪水内涝、城市内河河道的污染以及引水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朱教授也介绍了武汉市得到地表水情况,武汉曾拥有100多个城市浅水湖泊,由于上世纪末的不合理填湖,导致2016年发生大面积降雨的排水不及时,造成了武汉大面积的内涝。而我们这次访问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年降雨量也较大,但由于其排水措施摆在基础建设之先,故没有产生像武汉市雨季那样的后果。朱教授也介绍了近期武汉政府打算连通面积较大的几个湖泊,通过长江和武汉城市内河的水位差,进行水位的调节,改善武汉市地表水功能。最后,双方专家就一些水动力模型在三峡生态安全评估课题中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

  三、专家座谈。访问期间,David Hamilton教授先后组织了我们与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及格里菲斯大学环境学院的诸多教授进行了座谈。主要包括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的所长Stuart Bunn教授、Mark Kennard副教授、Phil Orr教授和格里菲斯大学的Chengrong Chen教授、Bafu Yu教授、Jimmy Yu教授等人,相关座谈涉及专业科研领域研究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其中,Stuart Bunn教授和Chengrong Chen教授准备于今年下半年来我校进行短期的学术交流,Jimmy Yu教授也答应今年下半年来华农就环境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短期的课程教学。

 

 

  参观访问:

  一、参观水利工程。访问期间,参观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Wivenhoe湖及其防洪大坝。Wivenhoe湖为布里斯班饮用水源地,整个湖水质非常好。为了保障水源地质量,在湖泊上游流域(catchment)均不进行农业耕作。这一理念值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丹江口水库上游流域借鉴,确保水库的优良水质用于调水北上。此外,Wivenhoe湖大坝主要以防洪为主,建立了一个小型水坝用于发电,相关理念也值得国内水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学习。

 

 

  二、参观实验室。访问期间主要参观了农业废弃物利用和土壤氮磷循环过程研究方面的实验室。格里菲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农业废弃物实验室在工艺设计上非常实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动手,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土壤氮磷循环研究实验室,就条件而言,并不一定比国内条件好很多,但实验室却配备了关键高端仪器,保证了其高质量论文的产出。他们实验室管理有序,井井有条,安全整洁。总的感觉是,澳大利亚大学的实验室在硬件、软件两方面的高效运行,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经过此次交流,收获颇多。尤其是David Hamilton教授工作每天的安排非常的详尽、细致,其敬业的工作态度确实是我们的榜样。每天的行程虽然紧张但不会感觉非常疲惫,在每次广泛的交流中总是可以得到一点火花,对于年轻人的科研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此次交流访问,双方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均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已经达到了出访的目标。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