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因公出访 > 交流园地 > 正文
刘晓宇赴捷克参加第四届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会议
时间:2017-04-27 发布者: 来源:

第四届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ICFSN)由中国食品杂志社组团,邀请21名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人员参加了位于捷克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会议。会议旨在为科研技术人员搭建平台,交流食品安全与营养领域的研究进展。

来自波兰格丹斯克理工大化学系的Maciej Baginski教授作为大会的主席来自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学的Ioana Demetrescu副教授,和来自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建筑系的建筑建设系的Ignacio Javier Acosta García教授,和来自捷克CAS物理化学J. Heyrovsky研究所的Tomá? Navrátil副教授将作为大会发言人。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围绕“食品化学与营养”主题开展了14个主题报告。

来自孟加拉科技大学的Farrhin Nowshad就食品中天然存在的甲醛含量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对于孟加拉等热带国家,尽管甲醛能够有效地的延长水果及鱼类等食品的保质期,但由于其对于人体健康有害,有致癌作用,因而被法律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然而,甲醛是一些动植物正常代谢的自然产物,其形成及含量由食物品种及性状决定。天然形成的甲醛会干扰人为添加甲醛的检测。研究水果、蔬菜及牛奶中天然甲醛的含量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对于食品安全及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两位研究人员分别分享各自鱼肉中甲醛残留量与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甲醛试纸检测技术的进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有了新的要求,如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热点而食品添加剂对生产这些食品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食品添加剂工业正朝着天然健康、营养多功能、复合化等方向发展。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世界食品添加剂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 由于许多化学合成品的种种不安全性, 因此天然提取的绿色食品添加剂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如合成色素从最多的100多种已降至目前的10种左右; 在国际市场上天然提取的维生素价格是化学合成的1倍以上, 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中有许多要求是天然提取的添加剂品种, 而且天然提取环保低毒的食品添加剂出口前景十分看好。 因此,相关添加剂的研究在食品安全领域至关重要。

来自罗马尼亚Stefan cel Mare大学的Mircea Oroian介绍了蜂蜜中掺杂剂(果糖及水解糖浆)的理化指标(pH、导电率、水分活度和色值)对于鉴别蜂蜜掺假的影响。他指出拉曼光谱分析不仅能鉴别掺假程度,还可以鉴别掺杂剂。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Hao Jing分享了乳清蛋白和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成膜特征和涂层效应对核桃脂类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WPI-Xyl MRPs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低水蒸汽渗透性,因此可以有效延缓核桃过氧化。美拉德反应可以作为提高膜特性和涂层作用的有效方法。

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Naruo Yoshikawa讨论了检测不挥发分子异构体的新方法—结合激光和质谱检测水果中植物抗毒素。植物抗毒素是植物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在激发子作用下植物抗毒素生成机理及其作为生物农药的先导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植物抗毒素

除固有的抗菌免疫作用外,同时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大豆抗毒素具有抗氧化性、类雌激素作用等。近年来,因植物抗毒素在植株体内可被诱导合成的特性,其作为食品功能性成分研究受到关注。虽然富含植物抗毒素的植物可作为功能食品的潜在研发方向,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比如诱导因子作用后植物中的毒性成分如何变化,是否会引发新的潜在危害; 植物对于诱导因子的反应机制非常复杂,植物品种、激发子选择、诱生条件等都对植物抗毒素的生物合成有影响,如何采取最佳的诱导条件来获取高产的目标物也将是很大的挑战。

在此次大会中,本人作为发言人之一,主要介绍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混合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鲫鱼辛硫磷体内主要代谢物的研究成果。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 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导致了大批的鱼虾贝类死亡。因此研究有机磷农药对水产动物的中毒机理及其在鱼体内的积累效应相当重要。传统的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技术有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法(HPLC)、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HPLC-MS)法、酶抑制法(EIM)、免疫测定法(IA)、化学发光等方法。有机磷农药污染给生物资源和水产养殖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合适的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并掌握其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动态残留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鱼体内的残留,从而减少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伤害。

第二日,围绕“食品加工与生物技术”,11名科研工作者分享了研究进展。来自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的Han Fei分析了烘烤对黍稷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来自郑州轻工学院的Shi Miaomiao介绍了温度周期变化对皱粒豌豆淀粉凝胶的重结晶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此次会议中,相关专家也参观了会议所在地 Heyrovský 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the CAS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基础研究实验室,了解了与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分子研究进展;下午的海报交流环节为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最后一天,我们参观访问捷克理工大学,了解学校办学历史,理念以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情况。

通过参加此次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会议,本人更深刻地了解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参加了各类学术论坛、听取了精彩报告,并同国际食品科技相关专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与交流!深知,相对于国际上先进的食品技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努力加强自身学术建设,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