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人于今年10月26号-11月1号参加了第19届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国际会议(The 19th IW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ffuse Pollution & Eutrophication)重点参加了会议中的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调控板块,提交了1篇会议论文(Distribu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shallow lakes and its effect on photo-release of phosphate during sediment resuspension),并在大会上做了口头汇报。此外,应大会主办方安排,参观了汉拿山水处理工作站、1100m湿地以及柱状节理自然地质景观等。此次参观重点就是介绍当地自然水源的收集及处理工艺以及自然景观的保护及科学利用方式等。整个会议及参观期间,安排有序,收获颇多,是一次成效远高于一般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具体工作及收获如下:
一、学术报告。此次参会是出访人第一次参加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国际会议。尽管之前参加过很多类似的会议,但与此次参加的国际会议相比,从会议规模到研究领域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此次十九届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国际会议,会议分为了多个分会场,可以说要探讨的问题已经非常全面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来自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 Crocker教授,他在此次大会上的报告题目是“Phosphorus Fate and Management on the Somerset Levels and Moors Ramsar Ditch Systems”。他首先介绍了当前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危害,然后通过长期的检测系统,进行磷源及磷流失量的系统计算,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域中磷元素的归趋行为,并对该地区的养分科学管理提出了创造性的意见。另一个使我受益颇多的是来自日本的Yukio Komai教授,他所报告的题目是“Characteristics of Concentration and Annual Loadings of COD and TN in Akashi River Watershed, Japan” Yukio 教授就日本当前的河流湖泊中COD和TN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虽然他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到磷元素,但是他利用模型将营养元素与河流水质联系起来的研究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此外,在Yukio教授的报告中得知日本国家对于地表水体水质的分类为“Class A”和“Class B”,这与我国河流水质的分类方式不同,由此可见,通过参加会议,我们不光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更多的是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慢慢的用知识填充自己。听过Crocher教授和Yukio教授的报告后,我意识到现如今的科学研究一定要与实际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的应用到环境保护的任务当中去,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为改变环境问题作出一些贡献。此外,与别人目前正在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相比,自己的研究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实验设计还应继续完善,实验内容应该向高水平研究发展,这些感触对我自己试验的深入进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我们关于磷素研究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围绕着有机磷的环境效应展开的。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研究在某些方向上极为契合。会后通过短暂交流后,留下了联系方式,以期后续开展相关的交流合作。
二、会议论文和墙报交流。此次参会,投稿了会议论文1篇。内容主要是关于磷的光解释放研究。浅水湖泊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是水体生物可利用性磷的重要来源途径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在明确了沉积物柱中有机磷形态分布及其对磷光解释放过程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营养水平浅水湖泊磷的光解释放特征。表明,与底层沉积物相比,表层沉积物进入水柱后可经光化学分解释放更多的溶解态磷酸盐,这主要是由于表层沉积物中更高的有机磷含量及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产量所致。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态磷酸盐的光解释放量随着浅水湖泊营养水平的升高而增大;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磷酸单酯中的肌醇六磷酸、葡萄糖-6-磷酸、α-甘油磷酸和β-甘油磷酸、单核苷酸和磷酸胆碱则是参与有机磷光解的主要分子形态;磷光解分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由湖水中的Fe3+、NO3-和DOM光诱导产生的•OH是无机磷光解释放的主要驱动力,且随着营养水平的提升,DOM逐步成为•OH的主要贡献来源。这一工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及其水华频发机制。在会议期间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进行了短暂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接触了一些新的思想,有助于后期研究工作的展开。
三、学术参观。会议期间,在大会主办方的安排及带领下,有幸于汉拿山处参观了当地水处理工作站,由于济州岛地域较小,当地利用收集雨水的方式来增加储水量,该方法自然节能环保,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方法。另外,参观了1100m湿地(拉姆萨尔湿地),该湿地地处1100m海拔处,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保护措施非常完善,该湿地在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还参观了玄武岩柱状节理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当地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之,经过此次交流,收获颇多。每天的行程虽然紧张但不会感觉非常疲惫,在每次广泛的交流中总是可以得到一点火花,对于年轻人的科研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近距离接触了世界各地的学者, 拉近了我们和他们的距离,让我们不只是低走走路,更要抬头看路。通过此次交流访问,与众多学者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均达成了很高的共识,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已经达到了出访的目标。
做汇报照片
与汇报人合影
水处理工作站
汉拿山1100米高地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