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学院在学生综合事务大楼召开了暑期工作务虚会,会议主题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处(院)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胡文副院长主持会议。
暑假前,处(院)领导就对这次会议作了布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临聘人员)必须参会并以ppt做报告;必须围绕主题开展学习、调研,结合岗位查问题、理思路、找对策、谋发展。会上,陈萌、郭真、薛小莲和胡文等分别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下来华留学生管理与培养、学生派出新选择及来华留学生教育机遇与挑战等作报告提出,日常管理,要实施“以人为本、沟通交流、文化渗透、中国情结”的管理策略;培养管理,要开拓多渠道招生宣传模式,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全英文课程体系,开设农业文化课程,提升传统文化感召力等;培养能力建设,要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加强导师队伍及管理队伍、课程体系、机制体制等建设;学生派出,要把握“一带一路”新机遇,引导学生选择亚洲、欧洲国家,让学生更多更好“走出去”。宋兰香、陈婉、徐瑛、佘静、彭丽、张翅等分别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师资国际化、高校因公出国(境)服务体系、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中外合作办学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因公出国(境)现状、“一带一路”的高等农业科教合作等做报告,对我校师资国际化、因公出国(境)规范管理与高效服务、整体推进国际化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一带一路”战略下学生及农业科技“走出去”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学院院长胡承孝教授点评了大家的报告认为,每个报告既有结合宏观形势的思考,又有结合工作实际的建议,还相互交流了工作进展和体会,必将有利于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强化举措。随后,他用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内涵、途径;介绍了“双一流”建设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要求。结合学校国际化工作进展和大学国际化排名,认为“国际合作交流”仍然是学校尤其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突出短板”,大力推进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必须加快推进工作由碎片化、随机化向板块化、组织化转变,定位由“课外活动、选修课”向“国际化+、必修课”转移,加强战线队伍建设与培训是当务之急。全处(院)上下要“主动作为”,努力带动、全力推动战线“主动作为”,在“主动作为”中处理好“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关系;“大处着眼”就是要在国际化+作为必修课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明大势、识大体、谋大局、做大事、成大业;“小处着手”就是要在国际化作为必修课进大脑、进学院、进体系中,做小事但不小人、揣小心但不小气、抓小节但不小作,久久为功、积小成多、滴水穿石,夯实基本功,努力形成“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科主办、师生主动、多方协同”的国际化工作格局,为学校建成优势学科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