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LCP班赴埃及交流考察
时间:2017-05-02 发布者: 来源:

一、埃及文化考察

 1.近现代文化传播融合历程

  古代埃及作为文明中心区之一,首先对它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埃及与非洲内地的文化联系在史前时期和有史时期一直存在。法老统治下的埃及文明渗透到邻近各国的文化中。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其他国家发生了交往。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古埃及人发明了3种书写形式不同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的演化,象形文字及其不同的书写体,维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传统。有了文字这个载体,埃及文明就不再局限于在尼罗河地区的影响,开始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一个文明要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很难生存下来的。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还有很大适应性它不断的改变自己,使得它能把埃及文明胜利的承载、传播、流传下来。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它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质轻、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于运输等。于是得以大批量生产,作为垄断产品向地中海国家出口,在近4000年的时间内,是最受欢迎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是生产莎草纸的唯一国家。由于埃及气候干燥,文件不易腐烂,有的至今还能在沙漠里找到。我们今天了解的记载最丰富的古埃及文明,这要归功于莎草纸,它不仅传下来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传播文明不能仅靠口口相传,所以作为介质的纸就成为文明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媒介。就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一样,埃及的造纸术在早期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埃及时期由于地理上的封闭,埃及与外界交往不便,受到敌国入侵也很少,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交往的范围的扩大,埃及也开始受到了外敌的威胁。双方发生的战争也不断的有各自的俘虏,而俘虏也会带去埃及文明的许多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及文明随着军事活动向外不断传播。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由于游牧民族对于农耕世界的冲击,巡游商人在世界各地的商业活动,以及世界性宗教、文化的影响,使世界从分散的、地区性的阶段向全球性和整体性的阶段过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文明间碰撞与交融,成为世界历史整体性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作为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的古代埃及,它以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而且为后世西方文化的发端和繁荣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当然,古代埃及文化的光辉成就,绝非是在孤立的环境下取得的,它也是在与周边文明的交往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营养,从而丰富了自己、充实了自己的结果。

  古代埃及文化不仅对周边及非洲内陆各国产生过巨大的幅射作用,而且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起了孕育作用,并在保存、传播西方文化遗产方面也起了重大的纽带作用。希腊的许多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史学家都曾到过埃及,有的在那里学习过,吸收了埃及的文化成就,并创造了自己的成果。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都到过埃及。在文学方面,埃及的文学不论是在题材上或体裁上,都长期影响了古代希腊文学,并且也影响了欧洲近现代文学。在古代埃及文学的激励下,希腊人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埃及人不仅把自己的文化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而且也善于吸收外界的文化成果。它不仅吸收了闪族世界的许多文化要素,而且也接受了希腊文化,而当希腊文化趋于没落的时候,亚历山大城却变成了希腊思想和文化的中心,直到后来它又把希腊文化传播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把它传到西方世界。

  总之,埃及在它的几千年的历史中,起着东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纽带作用。至近代,埃及成为与西方发生直接接触的第一个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它把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与新型的思想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在文化方面又一次复兴。埃及在创造自己的古典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2.宗教信仰对国民精神内核的影响

  埃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居民原多信奉基督教。阿拉伯军队先征服先后攻占阿里什、法尔马、阿因·舍姆斯、巴比伦堡、亚历山大港,拜占庭总督、主教居鲁士被迫向阿慕尔签约投降,埃及遂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开始传播。阿慕尔建营地弗斯塔特为首府,建造了埃及第一座清真寺——阿慕尔清真寺,一些城市的科普特人开始改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90%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占总人数的7.5%。

  阿慕尔建营地弗斯塔特为首府,建造了埃及第一座清真寺——阿慕尔清真寺,一些城市的科普特人开始改奉伊斯兰教。后哈里发欧麦尔向埃及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伍麦叶王朝时,埃及置为行省,派总督管理,推行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使大量居民改宗伊斯兰教,大批阿拉伯人迁入埃及,与科普特人融合。埃及成为伊斯兰教向北非和西非传播的基地。阿拉伯人直接统治埃及约两个半世纪,埃及基本上实现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之一。随着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纪中叶迄16世纪初的600余年间,在埃及先后出现5个伊斯兰教的封建王朝:图伦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法蒂玛王朝(969~1171)、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前两个王朝创始者为突厥人,版图包括叙利亚等地。

  埃及在伊斯兰国家间的国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积极倡议和参加泛伊斯兰国际组织,为“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发起国,是“伊斯兰会议组织”、“世界伊斯兰大会”、“伊斯兰世界联盟”的成员国,为“伊斯兰教事务最高理事会”的东道主国。

3.文化对教育的渗透

  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其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传统文化对埃及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教育的传统。《古兰经》和“圣训”认为:“求学是信奉国教的每一个男子和每一个女子的天职。”“你们应当自摇篮起而学习到墓穴。”“学问虽远在中国,也当求之。”“学者以上,惟有上帝与天使。”埃及传统文化导致了对传统价值的普遍认同和对学者权威的尊重,从而对埃及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崇尚公平。伊斯兰教崇尚公平,因此埃及人把免费高等教育视为公平的必然要求。实行免费高等教育,在政治意义上是政府实现教育民主和机会公平的手段;在民众心目中,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公正的体现。

  第三,强调记忆。在埃及,传统上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是通过记忆和背诵《古兰经》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人们对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方法。“埃及的教育过程并不是建立在一个灵活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一个记忆的过程中,它使得一个人为了临时应急能记住一大堆事情。”这是导致埃及高等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主导的原因之一。

   埃及是一个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具的国家,它一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另一方面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在埃及社会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这种矛盾性与复杂性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有着深刻的反映。

4.教育与政治、经济三者交融

  政治方面,埃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制,根据2014年宪法条款(139),共和国的领袖是国家的领袖,是权力执行的领袖,应关心人民利益,维护祖国独立、领土的完整及国家的和平,遵循宪法的规定,在其职权内行使权力。自从2011年1月25日的革命开始,埃及的政治便陷入了混乱之中。纵观那一过渡时期,为了变革、为了稳定,面对革命带来的各种挑战及要求。社会正义,政治自由,经济及社会的安全是实现发展的主要因素,呼吁从记忆陷阱中解放头脑,使其能够思考、观察、批判、发现、想象,适应变化,能够创新、创造。在这一背景下应该强调的是政党在其政策中对教育事业重视的必要性,应该提出战略方针,支持教育,执行其权力并履行义务,公民身份及归属只属于这一个国家。教育是一个民族的事业,不是某一个微观的问题,是宏观事务。2013年6月30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制定了新宪法并规定了教育的法律框架。2014宪法规定,教育有六条条款,从19号条款一直到5号条款,此外还有与儿童相关的条款,80号条款写到每一个孩子都有在儿童中心接受早教的权利,一直到他六岁,禁止雇佣未满完成基础教育年龄的孩童。81号条款中写到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健康、经济、社会、文化、娱乐、运动及教育权利,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为他们留下一定比例的工作机会,为他们建设公共设施及环境,让他们履行所有政治权利,与其他公民进行融合,对他们采取平等、公正,机会均等的原则。82号条款规定国家保证关怀青年人,致力于发现他们的天赋,培养他们的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及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团队协作及参加志愿者,尽可能让他们参与到公共社会生活中。以上这些条款均与教育相联系。这些条款很清楚地指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向所有人证明这是发展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改革的正确途径,应该通过集中发展改善公民的教育状况,让教育水平与一个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国家相适应。2014宪法19条规定,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其目的是建设埃及性格,维护国民身份认同感,培养人才,鼓励创新,国家有义务将这一目标放进教育大纲及教学方法中,按照国际标准为国民提供教育。同时在这一条款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延长到12年,规定指出:义务教育一直到高中阶段结束或者与其相等的年数,国家保证根据法律对国家教育机构中的各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国家将专门拨出一定比例的政府开支给教育,不少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以后会逐渐增加,直到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是2014宪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同时,条款指出国家会对其进行监督以保障所有公立的、私立的学校、学院都能遵守教育政策。22号条款提到教师、教育机构成员,及他们的助手是教育的基石,国家保证培养他们的科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维护他们的精神及物质权利,同时也要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其目标。同时,24号宪法条款指出了阿拉伯语、宗教教育及国家历史的重要性,要将其作为公立、私立大学教育前各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25号条款强调国家会遵照全面计划的内容在各年龄层的公民中进行扫盲运动,根据固定期限的计划,按照实行机制允许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2014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显示出了该宪法对教育的极大重视,这也是该宪法相较于以往宪法的一大特色。这种极大的重视通过强调解决教育问题,制订发展计划,增加专项资金投入,满足其发展需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样也没有忽视解决文盲问题,做出了相关承诺,有着相关方面的意识。这部宪法在其条例中已经意识到教育是国家安全问题,它是人的基本权利,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教育是从落后贫穷的圈子走向发达、富裕的引擎。

  经济方面,教育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个人生产力受其所获得的教育的影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3年发出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埃及排在160个国家中的第112位。20世纪因为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经济表现为通货膨胀增加,内外债务增多,从而因为有限的国家资源导致对教育部门的疲软拨款。这反映出国家从教育、医疗领域撤出导致生产上人力资本的疲软,出现一些重大问题,失业问题突出,埃及2013年第三季度的劳动力失业率走高达到13.6%,与此相对,2012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失业率是12.4%。失业问题直接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一方面缺少大学前教育有资质的技工,另一方面非常缺少有搞技术的毕业生,这些都成为了经济发展率增长缓慢的因素。全球经济运动已经从密集使用人力资本的阶段转移到以知识为基础来实现竞争与转变的经济,也就是以生产和使用知识作为发展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的特点是快速的创新速率,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及多样性,国营部门与私营部门间合作与互动的加快。作为向这种知识型经济转变的回应,埃及教育系统应该成为高水平技能劳动力的源泉,加强终身学习的原则,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及培训系统,依靠信息及通信技术,同时也需要重视不同教育的教材及研究领域,此外,须检查技术培养大纲来解决问题,发展教育,实现教育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各级输出需求之间更好的匹配。在此,我们注意一下这六年中埃及教育在公共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从2007年、2008年到2013年、2014年。埃及是在该地区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五个国家之一,埃及也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支持国家级教育测试的11个国家之一。2006年5月发出的倡议旨在帮助各政府为了保证全民教育制定协调一致的教育政策。同时,埃及也是第35个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扫盲加强“生存”能力的国家,这项倡议延长到10年期,旨在实现联合国扫盲十年的目标2003—2013年。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埃及在最近六年中针对教育的公共支出,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年尽管在教育支出上有了明显增长,但是同时期,公共支出倾向于维护稳定,尽管有时候这种支出有所下降。公共教育财政预算在2007/2008年度达到了307亿埃镑,而在2013/2014年度达到了825亿埃镑,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财年间增长了144.8%,同时如果比较教育支出在当年公共支出中所占的份额,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教育的份额趋向于稳定在公共支出份额的12%。表1阐释了这六年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


表1六年教育支出财年支出的绝对值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

   2007/2009  2008/2009  2009/2010  2010/2011  2011/2012 2012/2013 
 教育支出/亿埃  307  373  484  513  645  825
 所占份额  11.5%  9.9%  12.3%  8.6%  12%  11.9%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六年的财政预算总报表)。

 

  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支出相对于之前几年有明显下降。1999/2000年度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17%,之后在2004/2005年度降到了16%,2006/2007年度降到了12.5%,在之前提到的数字中都有明显体现(2010,阿拉伯)。这被归咎于爱资哈尔的大学前教育开支以前是根据教育部门的条款来拨出的,但是从2005/2006财年开始变为根据青年、文化及宗教事务的开支来拨款。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2009财年,爱资哈尔的大学前教育支出达到了10亿埃镑

 

二、埃及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

  埃及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埃及教育在世界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后来因为外敌侵略和政治斗争等原因出现了停滞、倒退的现象,但无论如何埃及教育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埃及的现代教育,我们必须对埃及高等教育历程有所了解。

1、古代埃及高等教育

  古埃及经历三个时期出现过三种学校。古王国时期的宫廷学校、中王朝时期的书吏学校和新王朝时期的寺庙学校。宫廷学校是为王孙贵族的子女提供教育。书吏学校开设文字、计算的课程,开始具备高等级教育的性质。寺庙学校致力于科学、天文学等的研究。由此可见,埃及学校类型的演变,反映出埃及教育的发展。

2、中世纪埃及高等教育

  中世纪的埃及的文化是罗马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古埃及文化相交叉形成的文化。

希腊统治时期,埃及云集了很多著名的学者讨论教育、游学、研究,这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罗马统治时期,埃及的教育和国家政治建设紧密相连。伊斯兰时代,随着阿拉伯文化逐渐兴起,埃及教育完全成了伊斯兰化教育。尤其在12世纪末,大学停止了科学的课程。

埃及的中世纪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世纪,这时期埃及高等教育的伊斯兰化色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埃及高等教育的发展。

3、近代埃及高等教育

  古埃及在教育领域创造了很多辉煌成就,但是埃及真正的高等教育产生于工业文明时代。这时,西方的高等教育制度进入埃及,使埃及高等教育进行系统化发展。

(1)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的埃及高等教育

穆罕默德阿里登把科学技术的观念引入埃及,使埃及的教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到1892年西方国在埃及公开办校42所。在这以后西方的先进观念帮助着他们探索着埃及高等教育的道路。

(2)英国占领时期的埃及高等教育

这时由于英国殖民者采取消极政策,埃及教育受到严重损害。这时外国在埃及成立越来越多的学校的同时,埃及的学校严重萎缩。

(3)宪政时期埃及的高等教育

塔哈侯赛因和伊斯梅尔卡班尼两位学者提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并进行教育改革。1941年,埃及成立高等教育部,推动了埃及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埃及高等教育的现状

  在埃及开始实行开放政策以后,着力发展经济,引进外资。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为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学校数量越来越多。从1992年以后,埃及进入战略调整时期,此时埃及经济蓬勃发展,人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穆巴拉克的“教育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埃及地方和高校的办学主权加大,国际合作意识加强,教育保障体制逐渐完善,埃及高等教育发生质的变化。2007年,埃及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30%以上。此时埃及的高等教育从提倡“全民教育”到“全民优质教育”,埃及高等教育进入了数量和质量兼顾的新阶段。埃及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如下。

1、埃及高等教育的基石——《大学组织法》

  上世纪五十年代,纳赛尔总统率内阁以立法的形式构建了埃及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并在宪法中规定大学各阶段对国民实行免费教育。政府完善了《大学组织法》。之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大学组织法》按照从无到有、从先到后、自顶端到基层的顺序,规定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强的整合性,和可操作性。埃及高等教育在《大学的组织法》的引领下,即使在动荡中,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并且成为阿拉伯地区的佼佼者。

2、埃及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

  埃及的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国立高等学院、私立高等学院、国立技术学院、私立技术学院、国立研究院、私立研究院、军事研究院、开放型大学.

3、埃及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生数

 

表2 埃及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生数

 名称/学年

 2001/2002

 2003/2004

 2005/2006

 公立大学

 1282000

 1239441

     --

 高等教育机构

 380093

 462057

     --

 高等教育总注册数

 1662093

 1701498

 1824157

 

4、埃及高等教育的学位设置

  埃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当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本科生教育,学习年限通常4到5年,毕业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第二阶段是硕士生教育,课程研究各一年并提交一篇论文,毕业生可获得硕士学位。第三阶段是为获得硕士学历的学生至少提供两年的博士学位学习。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学习两年后可以获得技师文凭。

5、埃及高等教育男女比例

  埃及高等教育是伊斯兰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努力,埃及的女性高等教育得到了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埃及高校,无论是学生总数,女性入学率还是女毕业生数量都有显著增长。详情见下表。

 

表3 埃及高校学生人数数量、百分比

 

 学年度

 毕业生

 在校生

新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2000-2001

数量(人

 112682

 109842

 625859

 577227

 625859

 137744

百分比

 50.64%

 49.36%

 52.02%

 47.98%

 47.85%

 52.15%

 2010-2011

数量(人

 119974

 157517

 518969

 604944

 16307

 17968

百分比

 43.24%

 56.76%

 46.18%

 53.82%

 47.55%

 52.45%

 


四、埃及高等教育特点分析

   1、公立大学规模庞大

  埃及高等教育具有二元制的特征:一是大学系统,二是高等教育机构。除这两大体系外,作为伊斯兰国家的埃及还有一个脱离于世俗教育的宗教教育系统。公立大学不仅在学术地位和办学规模上是埃及高等教育的主体,而且每所公立大学都招生众多,规模庞大,如近年来开罗大学学生注册人数在20万人左右。与公立大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埃及的私立大学与高等教育机构,除极少数之外,大多历史短暂,规模不大。从办学规模的角度看,埃及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超前性。政府决意要求各公立大学扩大招生扩大办学规模,虽使埃及由低人力发展指数国家成为中等人力发展指数国家,这种超前性也导致了教学资源紧缺、质量下滑和毕业生就业难等诸多问题。在埃及访问期间,我们询问授课教师课程质量情况时,教师表明希望改善目前百人大教室听课的现状,将课堂精细化、精致化。所以,与其说大学大规模招生是埃及社会发展意识的超前,不如说它是埃及现实政治的选择。

   2、免费高等教育

  从1962年7月开始,埃及公立高等院校全部实行免费。免费高等教育政策是埃及执政党引以为造福于民的一项政策,学生上大学不用交学费,只需象征性地交一些做卡的工本费、书费、住宿费等。此外,不光是学费,学校对学生提供的免费服务还广泛涉及住宿、医疗卫生、各种学术计划,甚至是社会福利。但是,埃及作为一个9000余万人口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1300多美元,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却超过了30%,出现了高等教育发展过度超前的状况。埃及实行免费高等教育其实并非国力所致,它反映的更多是当权者对国家未来发展前景过于乐观的期盼,更多是受其曾经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近几年来,埃及公立大学生均预算经费呈上涨态势,虽免费高等教育政策给政府财政预算造成了巨大压力,但仍维持着其免费政策。因为把高等教育视为关乎国家安全和未来的大事,所以当知识社会到来之际,埃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

   3、政府集权管理

  埃及宪法第18条明确规定:国家保证大学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独立自主地位。然而,在实际的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政府主导、高等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仍然是现行埃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虽然各大学和大学学院都设有大学委员会和学院委员会,分别享有形式上的自治权,但层级之间具有明显的垂直关系。埃及高等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更是表现为一种垂直的直接干预与管辖,同时埃及专家也指出大学最高委员会的设立还是试图将大学系统纳入政治体系。因此,埃及高等院校更像是在政治行政权力干预范围和影响下的影子。

   4、传统教学模式主导

  在埃及访问期间,我们发现与中国的大学高等教育相比,埃及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还应加快脚步。问题具体如下:

1) 学校设立的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虽有实验室和实验课程,但总体来看还是相对薄弱。

2) 实验室的装置设备应逐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及人员分配应落到实处,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应更合理与适用。

3) 现代教学手段缺乏。据调查,目前课堂教学仍采用百人大班教学,教师教授学生笔记,形式传统单一,缺乏现代化鲜活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辅助措施。虽部分已使用多媒体教学,但由于人数众多,教师学生双方缺乏互动,学生之间少于探讨研究,整体效果不佳。

  我们询问授课教师,她坦言道:“作为教师,我们也十分期盼小班教学及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明白学生之需。”埃及大学传统教学模式主导的现状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人们认为这种教学状况导致了教育质量滑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等问题。但要改变这一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实验教学、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课程内容、实习指导的改进与丰富,此外教师培训、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改变的。

   5、国际化程度较高

  相对于埃及所在的阿拉伯与非洲国家而言,埃及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国际化程度高。如:埃及大学的国外留学生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师生中英语普及程度很高,埃及大学极其重视外国语言教学;在开罗大学中心图书馆,外语藏书要比阿拉伯语藏书多的多。本次出访埃及时,从当地的埃及民众,到高校的教师同学或是大学学院领导等,全程都是用英语进行交流,显然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众具有更好的交流能力。此外,在一节大一新生的汉语学习课堂中,我们深入交流,发现埃及同学对中国对中文的学习都充满着极大的热情,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出埃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同时,我们还发现有的理工科专业已广泛运用英语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欧美发达国家取得了博士学位;师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西化程度较高等等。

   6、埃及高等教育的挑战和国际化发展前景

  埃及高等教育在非洲国家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52年独立后其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埃及的教育政策主要表现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因材施教;迅速融入科技时代,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八十年代中后期,其高等教育较早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埃及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把教育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对待。2000年2月举行的第一届教育发展全国大会是埃及高等教育实现飞跃的标志,为其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从伊斯兰倡导的“求知,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教育理念终我们了解到,对埃及统治者和民众而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再者,埃及是阿拉伯世界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继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20 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埃及较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同时,其高等教育系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与挑战,如高等教育中央集权管理体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以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中心的双轨教育体制所带来的不平等和混乱等。就近几年现状来看,大致面临以下挑战:

第一,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具体表现为:教育系统不断扩张,经费日益紧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松散、低薪严重影响教师积极性;缺乏学术自由,严重影响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质量;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效率低下等五个方面。

第二,高等教育结构总体失衡,导致学生结构性失业。

第三,高级人才外流严重。

第四,教育不公平现象较为严重。

第五,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互相对立与渗透。

  由于埃及人口快速增长与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经费长期严重不足等原因,其教育改革之路依然面临严重挑战和不确定性。为此,埃及的高等教育在改革中应注意重视中等教育、提高大学入学门槛,以提高毕业生的总体质量;同时控制教育人口增长、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此外,还应该加强埃及的汉语教学,实现中埃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埃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其实施国际化路径源于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当前埃及的大学国际化在整个中东地区及非洲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影响埃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有诸多原因,这不仅仅因为其受伊斯兰文化的深刻影响,还与埃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埃及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紧密联系。埃及政府对其教育事业的关注使得埃及的教育发展在中东及整个非洲大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埃及在其发展历史中并未为宗教所束缚,而是广泛与欧美国家展开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他国优良经验,在独立后又一直采取开放的高等教育政策,因而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特征十分明显。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美国高校中访学的15 个国家的学者数量显示,在美国高校中进行长期和短期访问的埃及学者2004—2005 年为 472 人,2006 年—2007年为 738 人,2007—2008 年为 759人。在进行对比的 15 个国家中,埃及学者在美国高校访学人数从 2003年到2007年增长率为 102. 9% ,是所有对比国家中增长率最快的国家。

  当前埃及的大学国际化维度越来越广,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政策的制定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大学国际化的推动从局部转向整体、大学国际化的维度从半开放转向开放、埃及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由过去注重专业的学术性及人才市场化培养到注重国际动态。这些趋势显示出埃及政府为稳固自己在中东世界的文化中心地位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的努力。但埃及在其大学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同时存在:如埃及高校在国际化过程中政策规划缺失问题、埃及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埃及的人才外流现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

 

五、本哈大学概述

   1、学校历史

  本哈大学(BU)可以追溯到埃及第一所高等农业院校,成立于1911年,1976年成为扎加基奇大学的一个分支机构。2005年,本哈大学获得了独立,从此开创了大学,开始了广泛的教师和员工培训活动,以及重大实验室和基础设施改革。 这项运动正在进行中,并在增强,重点是提高教学,交流和研究能力,以及计算机和IT能力以及质量保证和控制。 其中许多项目由世界银行和欧洲联盟等国际实体资助,目前,其在阿拉伯地区的大学排名为81-90之间

学校历史具体如下:

•农业学院成立于1911年,被认为是埃及最古老的农业学府之一。

•1981年颁布的第278号部长法令颁布在本哈建立科学与艺术学院,以及在Mochtohor建立兽医学院。

•1990年,法学院成立(作为扎加齐克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分支)。 1994年颁布了第287号部长法令,并与本哈分支一道加入法学院。

•1992年颁布了第301号部长法令,于1996年在本哈州建立了护理高等学校,最终成立护理学院。

•1998年10月01日颁布的第329号部长法令,并与本哈分支一起加入特殊教育学院。

•2005年第84号部长令颁布,将本哈分支与扎加齐克大学分开,成立本哈大学。

•2006年3月7日,颁布了第83号校长法令,将高等技术学院加入本哈大学。

•2006年7月20日,颁布第267号校长令颁布设立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学校建设情况

  本哈大学目前有约4500名教职员工,培养了127505名学生,其中本科生占76%,研究生24%;培养国外留学生4524名,其中本科生占63%,研究生37%。 由于其声誉的扩大,本哈大学越来越多地吸引了来自阿拉伯国家的更多国际学生。 最近,本哈大学正在大力提高国际化的进程。 本哈大学通过英国文化协会机构与英国大学合作。 此外,本哈正在建立国际办事处,增加和扩大与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本哈大学有15个学院; 其中五个(医药,兽医,工程,科学和农业)配备了良好的研究实验室和仪器; 并在国家和国际两级进行积极的研究。

          

                            图1 学生数量与占比

  本哈大学是17所基础大学中第13所大学。 Benha,Mochtohor和Shubra.A有几个校区,除了Mochtohor的农业和兽医学系,Shubra的工程学院以外,医学,护理,科学,教育,体育,商业,艺术,法律,具体教育,计算机和信息学院以及技术学院,均在本哈大学校区 (具体院系及专业设置见附表1)在埃尔奥尔市也有180亩的土地已经分配给本哈大学,以满足本哈大学未来的扩建。此外,本哈大学还包括一些服务单位,如学生保健综合管理处,在Benha,Shubra,mochtohor三个大学城市为男性学生建立,在 Benha and Shubra 两个大学城市中为女性学生设立。以及36个中心单位,用于服务于高校和社会。

   3、本哈大学的发展愿景和任务

  本哈大学核心价值观在于卓越、品质、自由、尊重、责任心、全球化、诚信、创新、信心、创造力、研究与开放。2012-2016战略计划为本哈大学树立了首要目标。该计划提供了灵活的框架,帮助大学的决策者如何支持大学的优势,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并把握新的机会,继续发展,使之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领先大学。该计划旨在确定本哈大学的制度优先事项,使本哈大学能够做出更有利的资源分配。它确定了八个主要目标,并概述了将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的若干支持性举措:即教育,研究,社区服务和国际化。它还涉及大学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未来的的目标和战略,以实现迈向成为国家顶尖大学之一的愿望。

l愿景:旨在使本哈大学成为众埃及大学中在教育,科研,社会和大学生活中的领先典范,并在一些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

l任务: 本哈大学将通过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杰出的教育服务。并且增加与地方和区域的伙伴关系,形成灵活的交流机制,从而紧跟科技的发展、维护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最终实现持续发展。

 

六、本哈大学课堂与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在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更好地去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评估高等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低。

  此次访问,在本哈大学校方的安排下,访问团先后拜访了农业学院、科学学院和文艺学院,参观了本哈大学的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食品科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我们与授课教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听取了他们关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介绍与意见;我们与本哈大学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了解当地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中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状况,进而我们对本哈教室及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及特点、宗教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1、个例分析

  对于本哈大学的课堂教学状况,就“高校课堂教学的模式”对多种课堂形式进行了评估,并以上述三个学院中个别专业为例进行阐述,阐述了本哈大学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特点。

(1)理学院物理专业

  本哈大学本科生通常直接在物理实验室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当场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而我校则把理论与实验课程进行划分,前一阶段会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进行理论授课,自选或规定实验操作时间进行实验验证,且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分独立,关于考核内容之后将有总结。

(2)科学学院地理化学系

  该院系的矿石标本展览室设置在教室外走廊上,设置作用类似于我校博物馆的教学功能,但是仅就参观情况来看,矿石种类较为单一,且标本数量偏少,小样本对于更多物理性质有一定局限性,学生难以据此全面学习和了解矿石种类和特点;而在实践层次上,学生难以直接接触标本,对典型的矿石特点不能直接把握,而我校博物馆四楼的独立实验室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从反面看,我校博物馆的开放并不普遍,往往需要独立的实验课时进行总体参观,不会随堂与理论知识进行比对学习,在管理方面较为严格规范。在两个学院的实验理论教学的观察中可以发现,随堂实践在本哈更为普遍,这与我校有所区别,这种现象与不同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培养计划安排等因素相关,也不排除有资源条件的影响。

(3)文艺学院语言专业

  就口语交互式交流的课堂情况来看,教师比较合理的安排了音标发音练习以及口语中单词发音、整句整段语调的练习,此类练习对英语学习水平要求要低且不需要过长时间跨度,口语练习针对性很强的,适合全部学生,其定位较为准确。且引用的教学视频音频较新。其视频材料多为国内英语爱好者社交网站上流传的内容,而我校教学多为成体系分阶段的学习,鲜少运用此类针对性强的视频。整体看来本校教师推荐的课外资源多为专业文献,少有此类年轻化的资源。

2、教室与实验设施特点

(1)教室环境较宽松

  相较于国内高校而言,本哈大学总体上教室环境更为宽松。大部分教室内的桌椅并非规矩的横排摆放,而是朝讲台方向竖列排放、两边坐人,颇像是国内高校一些讨论室的风格。学生自然落座之后便形成了小组活动的形式,同学们之间在课堂上接触的频率也更加密集。这样的排位方式提高了教室的利用率,便于进行及时的讨论和交流。当地的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善于、敢于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对学生发言的态度非常积极,师生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同学之间讨论深入时,有时也会达到比较投入和忘我的状态,也会成为整个课堂的焦点,引入更多的同学加入讨论,课堂氛围非常轻松融洽。在国内高校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会提前确定课堂的容量。授课教师会处于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以保证自己在一定课时内完成规划的教学内容,而当地的课堂多是以学生作为主导者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会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当堂课程的授课状况。对于课时、课堂容量的界定也不会非常鲜明,下课时间一般由当堂课的教师决定。

(2)实验室环境基本良好

  实验室条件较良好,空间较大。实验桌平整结实,桌脚接地良好,桌面厚实, 有平稳的实验台,根据实验室不同而拥有耐酸碱、耐高温、耐冲击等特点,桌前有水、电、煤气、真空等管道,桌下有可移动的柜子和抽斗。凳子多为圆形,高低不一,有木凳也有铁凳。靠墙侧有立式木柜,摆有仪器或试剂。

  本科生实验室中多为中小型仪器,数量少,较老旧,但足够教学实验使用,因此利用率较高。但实验室管理较差,常见试剂不按规定放置,如不加瓶塞、不避光保存、非规定试剂瓶储存等,极易造成污染和挥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仪器尚有积灰,缺乏保养与维修,造成仪器设备的损伤与浪费;而我校科研实验室中仪器齐全,数量多,较崭新,符合科研使用标准,且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并得到较好执行,地面干净、台面整洁,仪器保养也较好。

(3)教室与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本哈大学的课堂教育中,部分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可以很好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但师生对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程度不高。在大多数进行平时教学工作的教室中,硬件配置并不齐全,上课过程中也鲜有使用。且投影仪的安装和投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使得投影效果不好。建议实验室和课堂的投影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调试,保证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理学院实验室中,发现一定数量的显微镜表面灰尘严重,且集中摆放,其仪器利用率较低,看见其仪器保养和维修制度落实情况不够良好。

(4)课堂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在国内课堂上的逐渐推广且日趋成熟的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未被引入到本哈大学的课堂中来。课堂教学仍然多数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方式进行的,这种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阻碍了上课进度且不利于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把握。对于我校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早已大面积普及并投入使用,几乎所有课堂上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多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依托。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兴趣的培养能发挥了较大作用。近些年逐渐在国内高校推广的“慕课”教育平台,更是将“互联网+”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演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教学设施的使用和普及程度,与国家收入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程度有关,也和当地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3、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特点

  我们从本哈大学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教材编撰、课程设置、课堂模式、课堂环境、教学形式、宗教文化影响等方面考察其主要特点。

(1)教材编撰

  本哈大学多采用自行编撰的实验教材进行授课,这意味着教师的整体水平高低在实验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学校的思想路线和实验室设备条件,教师可以灵活调整实验内容,编撰最适应于本哈大学实验教学的教材。这种方式不仅能及时根据自身实验室特点进行更新,快速适用新仪器和新技术,使学生便于接受,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更使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教育,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课程设置

  其课程设置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实验教学是其学生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本哈大学设立了多个学科实验室,如: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并配备了良好的师资力量、仪器设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课堂模式

    1)具有民主化倾向:课堂给予了充足的讨论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其课堂气氛大部分处于活泼积极中。课堂的民主程度和关爱程度较高。在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上,教师更加倾向于让学生融入课堂,自主的进行学习拓展,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堂氛围活跃,参与度高,师生互动良好:教师讲授往往是一节实验课的开始,通过教师口述与板书,从而告知学生正确的实验原理、方法和实验步骤,有时会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对仪器运行、实验过程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从而为学生自主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验课堂上,小组之间的讨论抑或师生之间的交流总是格外热烈,对于实验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总格外的专注,重点的地方教师会在白板上板书,学生的笔记本中写满了上课时的重难点笔记。可见本哈大学的实验教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情况良好,教师的授课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自主性良好。

(4)团队合作倾向

  实验时多为小组实验,团队之间的讨论与切磋能够使实验原理与方法深入人心,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他们认为现代科学研究总是由团队完成的,不可能完全依赖于一个人,因此在学生时代就应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形式

    1)授课方式:其授课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教学形式。尽管拥有着多种功能实验室,但本哈实验主要采用教师板书与学生操作的传统模式,缺乏自主创新型实验,不能满足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创作实验的要求;缺乏以实验形式进行的比赛类活动,难以给热爱实验的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更难以营造实验见证科学的学术氛围;也未能结合新媒体进行互联网形势下的实验教学变革,这将局限实验教学的发展模式。

    2)成绩考核:学生的成绩考核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中,教师会开展课堂提问和小测试等方式,来完成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考察。例如:在参观农学院的植物学课堂时,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完成当天的随堂测试。测试内容比较简单,只需要学生当场作图,画某种细胞的结构。课堂考核是本哈大学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基本方法,这与很多国内高校的课堂也非常相似,并不只着眼于期末的结业成绩,而更加注重学生平时在课堂学习中的投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检查来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另一个方面,也利于本哈大学较为自由的课堂风格中,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

    3)实验教学>操作教学:本哈有着稳定的实验师资力量,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更加注重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真实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学习和探索,然而学生在操作方面却依然有着诸多不足。除了试剂的不规范放置之外,整体操作的流畅性、安全性、准确性、差异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6)宗教文化影响

  作为阿拉伯宗教大学,宗教文化对于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埃及境内,有90%以上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不足10%信奉其他教派。基于埃及独立前长久以来受到侵略者的入侵和统治,其文化中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点,宗教和信仰在埃及普遍的社会环境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大学中也是如此。与穆斯林的数量有关,伊斯兰教的很多观念和习俗也在大学校园中凸显,比如“男女公平”等。而就宗教信仰在课堂教学上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从本哈大学来看,当地是非常倡导性别平等,且十分尊重女性的,校园内女生的人数占到半数甚至更多。在一些大型的学生活动中,女性同学的位置也大都被安排在靠前的位置。二、在专业教育中,本哈大学也考虑到性别因素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学院的课堂上,男女生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当地的文学和医学等专业课堂上,女生数量总是占到主导地位,这一点与国内的高校相同。但是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在当地的课堂上,男女同学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不同性别的会分开坐在不同的区域,以过道相隔。这在国内倒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也与当地的文化观念有关。这种现象在穆斯林国家非常常见,因为他们非常注重两性关系交往中的纯洁和真诚,在高校课堂上就可以得到最直观的表现。

 

七、收获与体会

  在两周的考察过程中,笔者通过积极听取情况介绍,参观实验室,与本哈大学师生进行交谈,让我们对本哈大学实验教学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本哈大学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总体情况良好,同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借鉴的是,本哈大学的师生关系和讨论氛围很好,师生互动交流较多,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传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我校也应当充分鼓励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寓教于乐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