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参加了牛津展望计划,选择了医学科学模块,在牛津度过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时光。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文化体验、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我听取了牛津大学以及其他高校教授的讲座,深入了解了帕金森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式。以前,我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严重”“难治”这样的印象上,而这次学习让我理解了它们的复杂性,也让我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是一门需要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教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的数据分析,也有临床案例的分享,让我看到了医学研究的广阔前景,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学术道路有了新的思考。
Chrystalina教授讲解关于帕金森病的课程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还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讲座中,教授们不仅分享了医疗技术的发展,还谈到了医生的责任、职业伦理以及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面对的挑战。这让我明白,医学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更需要耐心、同理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Daniel O’Conno教授讲解关于癌症的课程
除了学术上的收获,这次游学活动也让我体验到了丰富的英国文化。Winter Ball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我不仅学习了苏格兰舞蹈,还尝试了当地的传统游戏。起初,我对舞会有点紧张,担心自己学不会舞步,但在热闹欢快的氛围中,我渐渐放松下来,享受这场充满英伦风情的社交活动。这种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我在这次旅程中的重要收获。Gala Dinner则让我对英国的正式用餐礼仪有了更多了解。从着装要求到餐桌礼仪,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西方社交文化的精致和讲究。虽然有些规矩对我来说是新的,但在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礼仪背后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对正式场合的重视。
课间做Kahoot游戏
英国的美食给我带来了不少震撼,但也有惊喜。英餐的口碑因人而异,我也尝试了许多当地食物,尤其是酸奶,真的很符合我的口味。美食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沟通方式。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我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更深入地了解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让我印象挺深刻的是和团队成员一起制作恐怖微电影的过程。短短几分钟的影片,却涉及剧本创作、拍摄、剪辑等多个环节。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我负责了部分策划和表演,虽然之前没有类似的经验,但在团队的支持下,我愿意尝试新事物,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邀请制片人Ms Liz在Downton Abbey 做关于她电影的演讲
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场景选择、灯光效果的把控、剧情节奏的调整等。有时候我们会因意见不同而争论,但最终都能找到解决方案。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沟通、包容和高效的执行力,而这些能力不仅仅适用于拍摄微电影,更是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
最后一天的全英文汇报,对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虽然我平时坚持练习英语口语,但在正式场合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让我有些紧张。不过,经过这几天的锻炼,我已经习惯了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真正站上讲台时,我比想象中更加自信。完成汇报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也意识到语言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不断练习、敢于开口,就一定能进步。
小组成员做结课汇报后领取结业证书
空闲时间,我和朋友们参观了英国著名的文化和历史景点。大英博物馆的丰富藏品让我惊叹,莎士比亚的出生地让我对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温莎城堡的庄重与华丽让我感受到英王室的历史积淀……这些地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一个个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此外,伦敦西区国王剧院的一场《剧院魅影》让我记忆犹新。伦敦西区观剧氛围浓厚,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都极其震撼,结束后我和本地观众们一齐起立鼓掌为精彩的演出欢呼。这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英国的戏剧文化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医学科学组同学参观莎士比亚小镇
回顾此次牛津之行,我收获颇丰,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如果有机会再参加类似的国际交流项目,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更好:
1.提前做足功课:无论是学术讲座还是文化体验,如果能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收获会更大。比如,在参观大英博物馆前,如果先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可能会更有针对性地去看展品,而不是简单地“打卡”。
2.勇敢表达自己: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力不够,而是缺乏自信。无论是小组合作、社交活动,还是全英文汇报,主动表达比完美表达更重要。
3.珍惜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这次活动让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同学,也和当地人有了不少交流。每一次聊天都是一种学习,让我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开阔。未来,我希望自己能更加主动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