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华中农业大学学子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交流学习期间,华农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素养、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开放的交流姿态,展现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闪耀自信与智慧。
问道世界顶尖学府,求索国际学术前沿
暑假期间,我校二百余名学生先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参加各类课程和研学项目。同学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深入探索学术前沿,更在跨文化环境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子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课程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0名学生奔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Chemistry of Life”国际暑期课程。本次活动汇聚6所国内高校百余名师生,通过主题讲座、实验操作、小组研讨及实验室参观等形式,助力学生深化在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我校学子表现优异,在课堂、小组及才艺环节均广受好评。其中,生科英才班李雅楠同学包揽“最佳实验小组”等全部三项大奖。

▲园艺林学学院学子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暑期课程学习
园艺林学学院12名学子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2025年全球科学暑期课程(GSSP)”。在为期三周的交流中,学生们系统学习了R语言与Python编程核心课程,并通过跨文化参观与实践活动,拓展科研视野、提升专业问题解决能力。

▲瓦赫宁根大学Marcela Viquer为同学们讲授可持续食品体系
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暑期学校,同学们聚焦农业与食品领域的可持续创新,通过系列讲座与实地实践,系统学习了农业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知识,深入了解了荷兰高效农业体系、循环经济模式及“从田间到餐桌”的低碳流程,并与来自全球12所高校的学生分组探讨了土壤治理、LED种植应用、3D食品打印等前沿议题,合作设计出“微藻农业”“火星种植”等创新方案。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高级政策顾问David Oppedahl为同学们讲授美国农业信贷体系
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子围绕“美国农业产业链与市场体系”的主题,开展实践学习。访学期间,学生们聆听了多位教授关于农业政策、环境经济及食品市场的专题讲座,参访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当地机械化农场,并赴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学习农业信贷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022级经济统计学本科生曾丽琼说:“这次与美国师生共同探索农场智能化设施与实际操作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协作对创新思维的激发作用。”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开展暑期学术交流
8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20名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同学们系统学习了生命科学前沿课程,涵盖计算研究、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计算生物学等领域,并参访了卡文迪许实验室、CN Bio公司等顶尖机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郸维教授为同学们授课

▲工学院师生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了解新能源车辆研发现状
工学院学子则相继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东京大学参加交流学习活动。在南洋理工大学以学术课程为核心,融入企业参访与城市探索,拓宽了学生在多元学习场景中对前沿技术的国际视野,收获了跨越课堂与实践的成长体验;在香港大学围绕商业智能、机器学习及其在商业智能中的应用、AR与VR四大方向,解码“人工智能与未来科技”;在东京大学的专业课堂上深耕前沿知识,探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走进日本电报电话株式会社(NTT)史料馆,详细了解通信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历史资料与现场讲解的结合中思考技术创新对行业变革的影响。

▲华农林肯学院师生参访当地葡萄园
华农林肯学院学生赴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暑期研学交流活动。同学们参加了多场学术讲座和专题课程,涵盖农业技术、食品科学及可持续能源等前沿领域,并实地调研了林肯大学葡萄园、酿酒实验室和农业能源农场,深入了解了新西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林肯大学校长Grant Edwards教授在结业式上高度赞赏华农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跨文化素养,期待学生成为中新文化交流的使者,持续为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信息学院师生参访澳门大学
信息学院选派40名学生前往澳门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人工智能专题培训课程”。本次课程由澳门大学为我校量身定制,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计算认知神经科学、金融科技及区块链应用等前沿领域。通过系统学习与研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多学科交叉与创新应用,也进一步拓展了国际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
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7名同学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开展 “智能农业与未来作物”暑期访学项目。他们系统学习了垂直农业、LED光栽培等前沿课程,参访了具有180年历史的洛桑农业研究院,深入了解了农业样本档案与无人机技术在植保、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走进“一带一路”沿线 深化文明互鉴交流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组织多个学生团组到埃及、越南、泰国等沿线国家,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实践活动。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师生参观朱拉隆功大学兽医学院猪场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彭贵青教授带领学生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开展以“同一健康(One Health)”与生物安全为核心的学术交流活动。访学团参加了“朱拉隆功大学兽医学院国际研讨会(CUVC 2025)”,围绕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安全进行深入研讨。动科动医学院博士后张梦佳获“TPI研究海报展示一等奖”,多名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师生还参访了该校动物医院、鱼类传染病实验室、佛统教学农场及相关猪场,深入交流疫病防控与养殖管理经验,并访问曼谷Animal Space异宠医院,了解异宠诊疗先进技术。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访学团调研椰壳粉发酵流程及成果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则到埃及科技大学开展“一带一路与青年交流”暑期访学项目。同学们通过学术研讨、文化体验与实践教学,深入了解了埃及的科研发展、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访学团专程前往The Good Seed农场与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Sekem农场开展实地调研。在The Good Seed农场,学生系统学习了埃及先进的滴灌技术与特色作物种植模式。

▲我校学子与埃及本哈大学学生一起制作珠扇
由本科生院组织,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张之洞班等20名学生赴埃及本哈大学开展为期10天的“文明对话与青年交流”暑期访学。访学期间,本哈大学校长接待我校师生,农学院教授详细介绍办学情况。除了参观多个实验室和校办农场,双方学生还开展了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海娜手绘、中国结制作等体验课程,共同探访金字塔、尼罗河等文化地标,并与埃方校长共同种下象征友谊的橄榄树。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师生参观埃及动物健康研究所诊断实验室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还组织师生代表团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开展研学交流。活动聚焦动物疫苗研发、微生物组学与可持续农业等领域,通过学术研讨、机构走访和产业调研,深化中埃在畜牧兽医与农业发展的科研合作。代表团访问了爱资哈尔大学农学院及女子理学院,并参观埃及农业研究中心下属多家研究所,围绕动物疫病防控、育种繁殖和疫苗研发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中越师生在海上网箱展开技术交流
水产学院先后组织百余名学生,组成五个海外实习团组,由高坚教授等教师带队,分别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和鹿儿岛大学、韩国群山国立大学及越南芽庄大学等合作高校,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实习与实践交流活动。通过养殖企业和基地考察、课程学习与文化体验,同学们深入了解国际水产业在育种技术、循环水养殖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产业应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们积极参与学术研讨,碰撞思想火花;亲临水产养殖、加工一线,感知产业前沿动态;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可行模式。

▲马来西亚博纳特大学无刺蜂农场负责人向同学们介绍无刺蜂养殖知识
日前,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与化学学院20余名学子,已分赴马来西亚博纳特大学与韩国高丽大学,开展暑期学习交流与专业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课堂与农场,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助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与交流,搭建起友谊与合作的桥梁。
走访国际组织,亮相国际会议 提升全球胜任力与领导力
为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学校先后选派7名本科生赴日本、瑞士参加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日本)人才培养项目及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实训项目。部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深耕学术前沿,分享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

▲外国语学院武艺涵同学获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实训项目颁发营员证书
外国语学院武艺涵等四名同学赴瑞士参加日内瓦国际能力训练营。学生们访问了联合国总部、WTO、FIFA等国际组织,参与青年领导力课程、模拟联合国大会及欧盟辩论,并赴苏黎世、卢塞恩等地参访高校与企业。

▲华农林肯学院艾东霖同学在2025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作项目展示
此外,在2025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华农林肯联合学院艾东霖以流利的英语展示了《校园剩余食物盲盒》项目,通过“四维破局模型”减少食物浪费50公斤、降碳240公斤,获“优秀发言者”称号。其社区实践范式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好评:“这种立足社区的精准干预,重塑了全球零饥饿目标的实践范式”。我校生态学专业的倪铖泽则分享《从长江到全球农场》,推动中国农业智慧在亚非地区落地实施。

▲经济管理学院甘伟铭同学在AAEA专场作报告分享
经济管理学院王敬斌、梁盼、甘伟铭三名研究生赴美参加在丹佛举行的美国农业与应用经济学会(AAEA)年会,并在多个专场汇报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葡萄牙波尔图召开的第20届国际植物营养学大会上,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吉元、王雅洁等同学通过多份高质量墙报,展示了植物营养多个前沿方向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球学者深入交流,充分展现了“华农智慧”。
据悉,今年暑期,我校集中组织了38个学生团组走出国门,分别赴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开展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校已有63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国际化交流规模显著提升。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校院协同,持续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学分互认、学位联授及联合培养机制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项目。同时,将积极探索国际组织高端人才培养路径,鼓励并推荐优秀学生赴国际组织及相关机构实习任职,系统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助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
(本文作者系通讯员 汪岩 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审核人 曹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