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因公出访 > 交流园地 > 正文
肖英杰、刘楠楠赴美国参加第59届国际玉米遗传学大会
时间:2017-05-08 发布者: 来源:

201738日至314日,我们一行2人(肖英杰和刘楠楠)参加了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五十九届国际玉米遗传学大会。国际玉米遗传学大会于1959年第一次举办,自1984年分别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举办,到2017年已是五十九届,玉米遗传学大会每年吸引全球著名的玉米研究专家和学者到会,人数约500-600人。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组近年均有老师和研究生参会,应邀作大会报告或携带海报。今年的大会一共有注册人员600多人,特邀报告4和大会报告34个,海报376个,同时也吸引了各种著名的生物和种业公司提供赞助。

圣路易斯地处美国中部,属于密苏里州。处于密苏里和伊利诺伊的交接处,伊利诺伊州有一个东圣路易斯,与之相接,美国有不少这样的城市位于两个州的交界,分成了两半。圣路易斯是密苏里的第一大城市,离密苏里的州府不远。圣路易斯于20世纪初崛起并迅速发展,但20世纪中后期经济开始衰退,该市黑人比例达到50%左右。我们一行北京时间38日上午8:25从武汉出发,途径上海出海关,乘10小时国际航班抵达美国西海岸城市西雅图进入美国海关,之后飞往目的地圣路易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是美国时间38日晚上6点多,历经30个多小时。大会在圣路易斯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酒店举行,这是一个主要用于会议举办的酒店,包括多个会议厅,保证了会议顺利的开展。在这里多说一下,圣路易斯联合车站,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历史地标。它曾经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客运列车终点站。这个车站曾几何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繁忙的火车站,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它已经转型为酒店,购物中心和娱乐中心,它内部的建筑风格是天主教的风格。

国际玉米遗传学大会历时4天。我们一行登记入住后即赴会场进行了现场注册确认,领取会议材料,熟悉会场和海报展示,此次我们一共展示了2个海报。9号下午,有6个小型研讨会,主要为玉米基因组,代码编程,玉米的产业发展,玉米的工具和资源,职业规划。我们参加了一个玉米基因组组装的workshop“Zea mays genome assemblies”,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了解国际上玉米基因组组装的进展。Workshop上一共展示了6个玉米基因组的组装,包括2个野生玉米种。其中B73的第四版本使用了三代测序的策略,contig达到了1.2MbW22的基因组采用了NRGene的策略,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其中TIL01,TIL11,PH207B104的基因组由于玉米基因组的复杂度相当高且没有采取合适的策略,并没有达到很好的组装效果。9日晚上的特邀报告为“shedding light on the dark spaces of the maize genome”“sacrificing for security? Trade-offs related to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然后是,玉米大会的非正式海报交流时间,直至凌晨1点,期间无限量提供零食和酒水,这也是历届国际玉米大会的传统。本届大会海报分为“Computational and Large-Scale Biology”“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s”“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Cytogenetics”“Education & Outreach”“Quantitative Genetics & Breeding”“Transposons & Epigenetics”七个分区,可以说是涵盖了玉米研究的所有领域,是玉米研究界的盛宴!

10号的报告的主题是玉米基因组和控制玉米表型相关基因研究,让我印象深刻的包括欧洲玉米的进化和选择,提到了结构变异可能是剩余杂合形成的原因之一。另外,来自先正达的科学家汇报了今年发表在Nature上的玉米单倍体诱导机理研究,与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金危危和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在Molecular Plant上的发现不谋而合,该基因通过CRISPR技术得到了诱导率更高的材料,对育种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就这一热点领域,尽管存在实际竞争关系,但在报告以及海报交流过程中,双方学者依然能够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玉米人的胸怀与激情。

同时很多报告也汇报了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虽然不够完整,但是仍有些重要的发现。比如密歇根州立大学的Dean DellaPenna汇报了一个通过大规模遗传学研究,解析玉米籽粒维生素E调控网络的研究。DellaPenna教授细致的工作,对代谢途径的深入剖析,对我们以后开展类似课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晚上的颁奖活动,轻松有趣,展示了美国人幽默、自信和激情的一面,颁奖工作包括早期和中期事业奖,一般是中青年年轻有为的人,而McClintock 奖则是玉米的终身成就奖,一般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玉米研究者。各位获奖科学家会通过报告的形式,讲述自身一步一步,从一文不名到卓有建树的心路历程。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讲述,反映了一代代玉米人的热情与坚守,让我们动容的是,今年的McClintock奖获得者Michael Freeling教授回忆起当年Barbala McClintock对其真诚的鼓励时,情到深处而泣。这种真诚、斑驳坎坷、有低谷有高潮的人生,对玉米新人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激励。当我们把科研精神当作一种文化,并薪火相传时,科研本身将焕发出强大的宗教式魅力!传承的尊重并信仰,我们此去美国参会的最大触动之一认为这也是我国科研需要“补课”的地方

11号的报告主题包括一些新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法,如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表达和蛋白的大数据分析为C4植物的光合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而基因调控网络构建的新方法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为12日下午会议就会结束,12日只有上午只有一个板块的报告,植物和环境的互作,主要是抗病的研究,及玉米研究新的方法和挑战,一共进行了7场报告。之后会议委员会主席宣布玉米遗传学大会圆满结束,明年的玉米遗传学大会将在法国举行。

对玉米的印象和感受包括以下方面,玉米会的注册特别简洁,只有一个名牌和一个摘要集,如果没有说明要纸质版的摘要集,那就只有一张名牌了。不像国内的会议,注册时会给一堆的东西,包括本子和笔,餐券,各种赞助商的广告。玉米会的很多报告和海报基本都是未发表的,所以可以提前一睹为快。玉米会不仅安排了精彩的有代表性的报告,同时海报也分配了很多时间,这说明他们不仅重视聆听,也重视一线的工作者的交流。大会报告的主题很精简,其中两部分直接命名为:the genes that make maize。关于海报交流,好像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工作,即使海报做的很简单的人也会站在自己海报面前跟别人侃侃而谈,或者即使没人去关注自己的海报,当有人路过,他会主动热情介绍,这种自信、并且乐于去交流的态度是值得我们中国学者学习的。  

312日中午散会后我们踏上了归国旅程,在洛杉矶转机和香港转机,于14号晚上8点回到武汉。经历30个多小时旅行,虽然经历长途的颠簸和时差的折磨,但是还是收获很多,除了学术内容本身,通过此次会议的学习与交流,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对玉米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有了深入了解。另外扩大了国际影响,促进了国际合作。在会议期间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为将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